close
我記得我國小六年級時,奧賽美術館帶了“黃金印象“來台灣展覽,
而這幅畫也是展覽裡其中的一幅,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。
但會喜歡上這幅畫,應該是源於高中的時候。
我高中時最後一學期的美術課是要仿作一幅油畫,我當時選的就是這一幅。
我記得當初老師建議我們不要選印象派的畫作作為仿作的對象,
因為印象派技法不像其之前畫那樣“中規中矩“、可以按部就班來學習,
反之比較像是天才才做的出來的即興畫法,而我們都知道,天才是不可模仿的。
但是,我最後還是選了一幅印象派畫,因為印象派的筆觸實在是太美了,
讓人實在不捨得捨棄這樣的機會去選擇別的畫。
(當然,我還沒有不自量力到去選莫內的風景畫或是雷諾瓦的人物畫,那個挑戰實在是太大了)
最後,我選擇這幅Sisley的這幅莫瑞橋,然而會選擇這幅畫是因為他的河水畫的很美。

我非常喜歡Sisley處理河水的筆觸及色彩,
喜歡那種很多顏色堆疊出來的河水倒映著房舍、天空、水草,那種看似雜亂模糊,
但實際上卻呈現的是很自然的畫出水流的速度感。
雖然說這樣“近看看不清楚,遠看卻有這麼一回事“的畫法並不只有在這幅畫中獨獨看到,
但是這幅畫中卻將這種感覺做不同程度的表現,
它的左邊部份:房舍和天空用的筆觸比較簡單,感覺比較平實、平靜,
右邊的部份:河水比較絢麗、較有速度感。
對我來說,佔了大半畫布的天空、房舍及莫瑞橋對我的吸引力都不及那河水和它倒映出的景象。

當然,最後我完成時,我最滿意的地方便是右半邊河水的部份。

這一幅畫花了我半年的時間,在忙碌且壓力大的高中生活中,
這幅畫是我每個星期的鐘點朋友,一起陪我迎接高三時代的來臨。
所以在看這幅畫,除了看到畫的本身,還看到自己的回憶,
一種不同於以前那樣欣賞一幅畫的感覺由然而生,
好像自己對這幅畫有比別人多一層的體驗,有多一點的感觸,
因為我曾經嘗試用畫筆來接觸這一幅畫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ascollection 的頭像
    tinascollection

    張蒂娜的小收藏

    tinascoll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